朱永新
当下我们正处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,肩负着“价值理想,以至信仰的重建,文化重建”的任务。教育理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批判和创造功能,回应这样的历史性要求。这表明教育正面对一个“再出发”的问题,需要提出教育的理念问题,进行教育原点的追问,在某种程度上,就是要进行教育思想的启蒙,重新恢复或建立现代教育的理念。
最近读钱理群先生《我的精神自传》一书时,看到他关于对教育原点的追问的提法,很有同感。钱先生说,现在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中小学的问题,也不仅仅是大学的问题,而是整个国家的教育问题。其中最根本的问题,就是教育的精神价值的失落。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,首先要回到教育原点上来,追问我们办教育是干什么的?大学是干什么的,中小学是干什么的?如果这些根本的问题不解决,其他的枝节问题就无从谈起。
教育是最终使人“自明”的过程,不论这种力量是外部推动还是内部苏醒,它是一种恢复人的本来面目的教育。最近几年,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是前所未有的,但是,似乎全社会对教育的满意程度,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。素质教育的问题,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,讲了多少年,似乎一直没有找到解决的路径。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,就是我们的方向还不明确,我们不知道教育是什么,不知道教育要干什么,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教育!这样一个看来简单其实决定着教育的全局的根本性问题,被我们忽略了。
任何一个社会,都需要教育哲学的思考,需要教育思想的引领。首先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,想清楚教育是什么,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样的根本性问题,教育才有正确的方向,投入才有真正的效率。我们似乎都知道,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,教育不仅仅是给孩子分数,而要为孩子的生命奠基。但是,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生活中,分数恰恰成为教育至高无上的追求,成为衡量教育品质的标准。在我们的大学,就业成为最急迫的任务,成为判断大学最关键的指标。分数与就业,成为我们整个教育的原点,成为教育的重要追求,这是中国教育许多问题的滥觞。
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,是一个通过培养人,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,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。因此,教育最重要的任务,是塑造美好的人性,培养美好的人格,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。判断教育的好坏,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出发;推进教育的改革,也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开始。我们主张,应该让教师与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,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。美好的人性,应该从幸福的童年开始。把童年和童心还给孩子,这是教育的基本要求,人的一生其实是围绕童年展开的。教育不仅是为未来的幸福做准备,教育生活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。这样的幸福不是简单的感官的快乐,而应该是完整和谐的。因此,给孩子多样化的教育,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世界,帮助他们获得多样性的发展,这是教育的重要使命。在基础教育阶段,教育要把共同理想和价值观传递给孩子。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和中华的经典,通过阅读,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和最伟大的思想对话,和最伟大的智慧交流,和最伟大的人物沟通。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建设精神家园。
改革开放三十年, 中国成功地解决了“穷国办大教育”的难题,逐步从一个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大国。但教育同时正面对着一个“再出发”的问题。这个时候,我们应该追问教育的原点,应该进行教育的启蒙,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教育素养,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重新认识教育,思考教育,理解教育的使命。 总理在同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演讲中引用了一位哲人的话:“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,他们才有希望。”教育也应该有关注“天空”的人,做些关注“天空”的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