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样的课叫好课

 

王崧舟

    一堂好的语文课,存在三种境界:人在课中、课在人中,这是第一重佳境;人如其课、课如其人,这是第二重佳境;人即是课、课即是人,这是第三重佳境。境界越高,课的痕迹越淡,终至无痕。因此,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。

    第一重佳境,关键是一个"在"字。我"在不在"课上,这很重要。此处的"在"大概涉及到三个层次,第一层次叫"身在";第二层次是"意在",指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课中;第三层次是"思在",笛卡尔有言"我思故我在",课能上出自己的思考、上出自己的思想,这才是哲学意味上的一种"人的存在"。有些老师是在上课,身在、意也在,但他上的不是经由自己独立思考、独立批判、独立创造的课,而是人云亦云的课、照本宣科的课、囫囵吞枣的课,这就是"身"在场而"思"缺席的课。严格地说,第一重佳境,应该是"思在"之课。这重佳境的实现,关键在于坚持和尊重自己的独立思考。上经过自己思考的课,才能进入佳境。

    第二重佳境,关键是一个"如"字。 "如"者,不仅谓"好像"之义,更谓"适合"之义。课的风格,就像你的性格、你的人格。也因为课的风格与人的风格在深层次上具有同构之故,才称得上真正意义的"适合"。对待"课",既有"事业"的态度,也有"科学"的态度,更有"艺术"的态度,"如"的境界,已是自觉地将课作为一种艺术加以追求了。艺术的成熟,常常以"风格"的形成为重要标志。形成课的风格,我以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、对主体的一种深刻尊重和理解。人越是高扬主体性,越是彰显自己的人格特征和魅力,课的风格也就越鲜明、越自然、越具魅力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最好的风格就是"本色"。本色的课拒绝机械模仿、拒绝东施效颦、拒绝削足适履。人格的洒脱一定折射为课的洒脱,人格的严谨自然融化为课的严谨,实现这重佳境,关键在于上最适合于自己的语文课。 

    第三重佳境,关键是一个"即"字。"即"者,"当下"也、"实现"也,"即心即佛"也。你的人生,存在于课的每一个当下;课的每一个当下,成就了你的人生。语文人生、人生语文。糟糕的、浮躁的、粗野的、暴戾的语文课成就了你糟糕的、浮躁的、粗野的、暴戾的人生;反之,诗意的、宁静的、优雅的、温婉的语文课成就了你诗意的、宁静的、优雅的、温婉的人生。这实在是职业生命的不二法门。自然,此处所言为佳境,当是语文课的一种积极的当下的实现。我在上课,但我同时又是在享受上课。我在课堂上彻底敞开,全然进入课堂中的每一个当下,和学生情情相融、心心相印,我彻底打开自己的生命,让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、每一寸肌肤去感受、去触摸、去体认课堂中的每一个当下,我会在不经意间邂逅生命的高峰体验,我会在课堂上率性而为,和学生一起欢笑、一起流泪、一起沉思、一起震撼。于是,我就是课、课就是我,我和学生一起全然进入一种"人课合一"的境界。这种境界是什么?这种境界就是诗意,就是自由,就是深深的幸福感。要实现这重境界,关键是要体验、把握语文课的每一个当下。进入"即"的境界,也就是夫子所谓的"从心所欲不逾矩"了。"课"的所有规范、所有准则,因为嵌入了自己的生命和灵魂,成为自由和率性的道场。无课的课,才是课的最高境界。